主营产品:
258联盟会员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产品展示>>鎏金铜蚕
产品展示 Products
鎏金铜蚕
  • 联系人:
  • QQ号码:
  • 电话号码:
  • 手机号码:
  • Email地址:
  • 公司地址:
产品介绍
汉代铜器,于1984年在石泉县前池河出土,高5.6厘米,腹围1.9厘米。质地为铜,鎏金多脱落,蚕体饱满,形象逼真,说明当时人们通过蚕桑生产已熟悉蚕的生理结构。[1]  鎏金铜蚕,全身首尾共计九个腹节,胸脚、腹脚、尾脚均完整,体态为仰头或吐丝状,制作精致,造型逼真。 据《石泉县志》记载,此地古代养蚕业就很兴盛。由于当时养蚕之风盛行,加之鎏金工艺的发展,因而,有条件以鎏金蚕作纪念品或殉葬品。汉代的养蚕缫丝业达到高峰。大的作坊,均为官府经营,织工多达数千人,丝织品颜色鲜艳,花纹多样,做工极为精致。西汉丝织品不仅畅销国内,而且能途径西亚行销中亚和欧洲,中国通往西域的商路以“丝绸之路”驰名于世界。[ 鎏金铜蚕:见证汉代丝绸之路的历史 2017年5月14日,国家主席在北京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主旨演讲中提到见证古丝绸之路历史的“鎏金铜蚕”和“黑石号”沉船。 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筚路蓝缕,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我们的先辈扬帆远航,穿越惊涛骇浪,闯荡出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古丝绸之路打开了各国友好交往的新窗口,书写了人类发展进步的新篇章。中国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的千年“鎏金铜蚕”,在印度尼西亚发现的千年沉船“黑石号”等,见证了这段历史。 1984年,陕西省石泉县一位农民在河水中淘金时,意外发现了一条金光灿灿的金属“蚕”,经当时的陕西省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前身)文物专家对其材质、形制、工艺分析,这件鎏金铜蚕被鉴定为汉代文物,被列为一级文物。 鎏金铜蚕的发现,说明汉代陕西汉中地区的养蚕活动已经形成了相当规模。有学者推测,鎏金铜蚕可能是汉代养蚕活动中进行相关仪式时使用的器物,而养蚕仪式的出现说明当时养蚕活动不仅颇具规模,而且已经具备了比较严格的流程和规制。这件小巧的器物可以说是汉代丝绸业和丝绸之路的重要象征和实物见证,历经两千年风雨,仍带给我们关于丝绸之路的种种珍贵历史信息。